News information
分类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3-03-31 访问量:246
谈及乳腺癌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,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.2%,位居女性癌症中的首位,其中52.9%发生在发展中国家。
在我国,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,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。从发病年龄来看,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,45-50岁达到高值。随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的普及,全球乳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。
吡咯替尼是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之一,作为首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HER2受体抑制剂,其机制是泛-ErbB受体的、小分子、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,与HER1、HER2和HER4的胞内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,阻止HER家族同\异源二聚体形成,抑制自身磷酸化,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,抑制肿瘤细胞生长,可显著改善HER2+转移性乳腺癌(MBC)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。
相对比其他抗HER2药物,如曲妥珠单抗、拉帕替尼、来那替尼等,吡咯替尼靶点更全面,且对靶点造成不可逆抑制,生物利用度更高,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强度更好,安全性更高。也就是说,无论在药物机制或疗效上,吡咯替尼都优于目前其他已上市的HER2药物,加上其Ⅱ期突破性的临床结果,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长达18.1个月,远超国内外其他同类产品。为此,吡咯替尼被誉为“国之利器”,也合情合理。
可是,这个“国之利器”也存在不少问题。其竞争品种太多,而且主要竞品都实力超群,吡咯替尼面临的竞争有点残酷。
01主战场只有乳腺癌
乳腺癌是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,吡咯替尼理论上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。但吡咯替尼是靶向性非常强的药,只能用于HER2受体阳性患者,其商业意义只有乳腺癌和胃癌。而“自家兄弟”阿帕替尼,属于抗VEGF等多靶点抑制剂,跟肺癌、胃癌、肠癌和肝癌等多种主要实体瘤都能拉上关系,而且用药还不需要特定检测,因此临床实际使用范围极广。相比之下,吡咯替尼就要专注许多,它的主战场只有乳腺癌。
02战场拥挤,竞争产品多
乳腺癌治疗市场一般按临床进程分为新辅助治疗、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解救治疗,其治疗市场竞争产品非常多,比如曲妥珠单抗、拉帕替尼、来那替尼、帕托珠单抗等等。并且吡咯替尼还需要证明自己的疗效优于曲妥珠,或者证明自己的疗效与来那替尼和罗氏的帕托珠单抗相当,才能凭借口服及副作用低的优势遏制其它新药竞争。
03缺少头对头试验数据
吡咯替尼初步临床数据不错,但重磅临床数据相比上述同类竞争产品来说要少得多,尤其缺少与来那替尼、帕托珠单抗和HER2-ADC新药的头对头对照数据。因为肿瘤新药太多,头对头试验的意义就特别大。
不过,吡咯替尼目前的临床数据确实很有前景,根据米内网样本数据显示,2021年吡咯替尼市场销售额达到3.5亿,市场份额达7.02%。
同时,吡咯替尼在辅助治疗市场中也还有机会,比如与曲妥珠联合用药1-2年(类似帕托珠单抗)或者尝试全面替代曲妥珠单抗。
本文章转载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国家医保部门从多个方面考虑到参保人员的利益,进而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,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。
2020年-2025年,因新品上市以及患癌人数不断增加,因此从市场规模也随之上升。根据头豹研究院整理,ADC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有望达到74 亿元,2030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292亿元人民币,2024-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5.71%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最新公告显示,2020年各类传播途径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下降,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29.4%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9年下降12.9%。因此,全球,包括中国在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额呈下降趋势。
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政策的完善,渐冻症治疗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